《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第6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作者:李文中
摘要:本文利用《道德经》首章177个英译文本所组成的微型专题语料库,基于内文性假设,分析《道德经》首章的意义构建过程与英语重译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及其呈现方式。研究发现,文本的主题意义是通过四个组要元素交互作用而构建的:在结构上通过“交锁平行”的论题布局形成意义协调和对比空间,在词语短语层通过重复和对应构建语义贯通和互释,在话语层通过标记词或指涉词维持话题的衔接与连贯,以及在词语使用型式中蕴含一致性话态度和感情;在文本的重译中,重复的强型式具有显著的共性特征,其个性特征往往通过具有不同语义倾向的词语选择呈现出来;而变异型式首先是多样化意义解读的结果,多出高频的重译并不呈现翻译质量的线性提高。
关键词:内文性假设;重译;《道德经》;强型式
意义移变单位的意涵及分析程序
作者:高歌 卫乃兴
摘要:意义单位一直是语料库语言学探索的核心问题,而意义移变单位即是Sinclair逝世前对意义单位所作的最新表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学术文本中POSE一词的考察,阐述和讨论了意义移变单位的核心意涵、认定程序、局部语法以及其对未来短语学研究的启示。研究发现,意义移变单位尤其突显共选型式的重要作用:共选型式是意义的载体;文本意义的变化是共选型式变化的结果,而语义韵是其中决定性的制约因素。意义移变单位的认定涉及四个步骤。其中,典范形式及其变异的确立是其分析认定的核心内容。每一意义移变单位均有各自独特的局部语法,这一从具体词形出发的局部语法描写将共选型式进一步结构化,实现了词汇--结构--意义的融合。文章最后总结了意义移变单位的丰富意涵,并探讨了这一新表述对传统语言学的挑战和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意义移变单位、共选型式、典范形式、局部语法
从基于样例的概念空间看构式交替——以“让”和“给”的被动用法为例
作者:张炜炜 王芳
摘要:本研究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从基于样例的概念空间考察汉语中“让”和“给”被动用法的交替现象。研究发现:1)影响二者选择使用的主要因素为结构上的长短被动和语体因素;2)“让”和“给”的被动原型截然不同:“让”的原型为书面语语体中NP2为有生名词的被动用法,“给”的原型为口语语体中的短被动用法;3)二者被动范畴的概念空间有重合,说明二者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在个案分析之上,本研究进一步讨论了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在语言的近义形式、多功能形式分析中的适用性,同时也对该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概念空间;样例;构式交替;被动;多重对应分析
学术批评话语的分析框架建构——基于国际核心期刊论文的研究
作者:陈新仁
摘要:学术批评是学术研究与学术写作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学术创新的必由之路。现有关于学术批评的文献非常丰富,主要侧重界定学术批评或评价的内涵、作用、手段、变异、变迁等,但鲜有研究在分析过程中触及学术批评的不同方面,更还没有研究尝试基于学术论文实例,建构学术批评的分析框架。本文基于国际核心期刊论文语料,在借鉴评价理论和语用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取了论文作者学术批评涉及的元素,尝试建构了论文写作中学术批评的分析框架,具体包括批评对象、批评维度、批评态度、批评策略、批评强度五个方面,各个方面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不同的层面。
关键词:学术写作;学术批评;评价;分析框架
构建语言的生态社会系统观——基于中国语言学家国际发表问题个案研究
作者:徐昉
摘要:当前,中国大陆学者使用英语参与国际发表的压力和动力不断增大,但是在英语学术写作实践中绕不开的问题是语言。本次研究借鉴生态社会系统理论视角,分析三位中国语言学家的国际发表过程,发现形成和影响其语言困境的因素处于一个相互倚赖、协商互动的共生社会系统,说明构建语言的生态社会系统观对于二语学术话语体裁的习得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对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发表克服语言困难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学术英语写作;发表用途写作;生态社会系统理论
体裁短语学视角下的医学学术英语词典研编
作者:许家金
摘要:本文基于100万词的医学英文国际期刊论文语料库,通过对医学英语词典宏观结构的确定,以及对自编医学英语词条delivery微观结构的详解,展示了体裁短语学方法的学术英语词典编纂价值。
宏观结构方面,本研究利用“主题词法”甄选词目,同时确定词典规模;微观结构方面,我们针对不同短语结构揭示出的多重词义,按频率高低排定义项。同时,利用“整句释义法”概括出各义项最典型的短语结构和语义内涵。例证则采用高频搭配和真实例句两种形式呈现条首词的短语特性。上述释义、例证等充分考虑到医学英语的子学科倾向和实证论文的语步分布信息,从而更适应学术英语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词典编纂;学术英语;短语学;体裁分析;语料库
基于语料库的我国学者多学科学术论文言据性研究
作者:刘盛华 徐锦芬
摘要:从多学科角度研究学术论文中的言据性是当前言据性研究的趋势。本研究从语言学、新闻传播学、生物学和化学四个学科的SCI和SSCI专业期刊上收集中国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各20篇,分析其言据性据素的使用特征。结果发现:社会科学(语言学和新闻传播学)与自然科学(生物学和化学)使用的据素整体上无显著差异;言据性据素在四个学科学术论文都得以普遍使用,转述据素和推断据素都占各自据素总量的绝大多数;不同学科学术论文对据素语言呈现方式的选择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阐述观点的风格和方法的差异,以及学科语言惯例所致。
关键词:语料库;多学科;学术论文;言据性
报刊和微博中老年人身份建构差异研究
作者:刘文宇 李珂
摘要:当今媒体对于老年人的报道立场褒贬不一,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由此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本研究以社会认知视角下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主要方法,融合集体身份建构与话语策略理论,分别从微观话语结构、中观话语策略以及宏观社会语境来研究老年人身份建构。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分析探讨老年人社会身份在我国主流报刊与微博中的话语建构差异。研究发现:①报刊与微博文本生产者皆通过构建不同类型心智模型突出针对老年群体的极化意识形态;②针对老年人议题, 报刊和微博采取不同的话语策略和报道框架构建 “老年人"身份。 报刊中多用“积极参与”、“奉献服务”、“宝刀未老”等正面视角化叙事框架策略;而微博则主要选取 “晚年拮据”、“为老不尊”、“以怨报德”负面视角化叙事框架与述谓策略操纵话语,塑造“老年人”身份;研究认为,与报刊相比,微博多元化的话语特点塑造了更加多样化的“老年人”身份;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间的不平等权力关系、各类媒介传达的消极刻板印象是影响老年人身份概念化建构过程的两个最突出社会因素。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身份建构;话语结构;话语策略;媒体
刑事判决书的态度系统研究
作者:施光
摘要:评判功能是刑事判决书的首要功能,而态度表达是实现上述功能的重要资源。本文对200份刑事判决书的态度表达进行了分析后发现:一、数量最多的态度表达是判断,其次是鉴赏,最少的是情感。二、绝大多数态度表达具否定意义,表明对人、事、物进行否定评判是刑事判决书的基本话语倾向。三、社会许可类判断多于社会尊严类判断。在社会许可类判断中,合法性判断多于妥当和诚信判断。合法性判断有助于刑事判决书实现对被告人罪与非罪、有何罪以及如何处罚等进行评判的功能。
关键词:刑事判决书;态度;评价;人际功能
隐型含义新解
作者:阿卜杜外力·热合曼
刘振前 徐万治
摘要:话语意义一直是语言哲学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其中关于隐型含义的争论尤其激烈。话语某一成分的意义并非其语言编码所表达,通过语用过程所确定的说话人交际意图究竟是所言还是所含?持格赖斯论者把它看作为一般会话含义,属于所含。持关联论者反对这一理论,将它称为显性含义,是所言的一部分。Bach (1994a) 在两个学派之间保持中立,引入了隐型含义的新概念,指出它是处于所言和所含之间的独立层。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Bach对话语意义层次的三分法更可接受,但是其理论框架不够完善。因此,本文对Bach关于隐型含义的界定进行了修改或补充,同时进一步探讨了隐型含义的产生条件和理解机制,从而使其隐型含义的概念更加合理。
关键词:隐型含义;界定;产生条件;理解机制
ERS时-体理论模型的局限性与阐释力——跨小句ERS关系中汉语体副词“眼看/马上”辨析
作者:于秀金
摘要:本文旨在指出以往ERS时-体理论模型的不足,建构更具普适性的ERS时-体逻辑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汉语“眼看/马上”这对近义时间副词的辨析研究。分析发现:1)两个最有影响的ERS模型尚存在问题,Olsen(1994)的ERS时间相交模型由于事件时间E和参照时间R的位置设置单一,对时-体类型刻画过于笼统;Hornstein(1993)的ERS推导时结构模型因推导过程单一且忽略参照时间R可为时段的情况,无法解释有关语句的不合法及歧义现象;2)为使ERS时-体理论更具跨语言普适性,本文基于参照时间R和事件时间E均可为时点和时段的情况,提出ERS时-体逻辑模型的构想,共建立了115种时-体的ERS逻辑关系;3)通过描写跨小句的ERS关系,揭示了汉语时间副词“眼看/马上”在不同语境中都是体副词的理论依据以及它们在时间语义功能上的异同点。本文所建立的ERS时-体逻辑模型为跨语言时-体的个性和共性探索提供了研究框架。
关键词:时;体;ERS理论;逻辑模型;体副词
杨苡《呼啸山庄》译本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作者:周领顺 孙晓星
摘要:《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想象丰富,情感强烈,具有震撼的艺术效果,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在翻译上,国内汉译版本众多,由译者杨苡定名翻译的《呼啸山庄》(杨译本),获得了普遍的好评和多角度的研究,而尝试从译者行为批评角度进行分析的,本文尚属首次。经研究发现,在“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上,杨译本的译者行为偏于“务实”,合理度较高,符合译者“求真为本,务实为用(上)”的一般性行为规律。
关键词:杨苡;《呼啸山庄》(杨译本);译者行为批评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名词化与隐/显化关系分析
作者:侯羽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名词化的使用特点及其与隐/显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将英语名词化界定为由限定性动词经过转换生成,并将名词化结构界定为由限定性小句结构通过句法派生而成。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三点主要发现:第一,乔利译本中名词化的使用整体上显著多于杨宪益夫妇译本;第二,乔译本中名词化的模式化使用体现了译者较为正式的风格,而杨译本中名词化的模式化使用体现了译者较为简洁的风格;第三,乔译本中名词化结构隐去情态动词的比例显著高于杨译本,杨译本中名词化结构隐去现在时态的比例显著高于乔译本。本文认为,乔氏对名词化的典型使用可能受英语外交文体正式性特点的影响,杨氏夫妇对名词化的典型使用至少受杨宪益个人文体偏爱以及夫妇二人合译原著方式的影响。本文结论为,乔氏对名词化的显著使用是其译本正式程度远高于杨译本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红楼梦》英译本;名词化;隐/显化
角度成分的人际功能及其翻译:基于《红楼梦》平行语料库的研究
作者:陈树坤
摘要:系统功能语法的语义域理论认为,投射意义具备概念功能与人际功能。但前人对投射意义的人际功能讨论大多局限在小句和评述附加语形式,对角度成分的关注较少。通过分析《红楼梦》平行语料库中的角度成分及其翻译发现,角度成分有其特殊的人际意义潜势。角度成分的人际功能包括主观情态、评价调节和言语推断三方面。这些人际功能在译文中以概念投射或各种语法隐喻的方式再现。
关键词:投射语义域;角度成分;语法隐喻;平行语料库;人际功能